Thursday, March 20, 2008

廖中萊:華社不滿領袖霸權‧“巫統若沒改變拖累馬華”





馬青總團長拿督廖中萊接受星洲日報高級專欄作者陳嵩傑獨家專訪,
廖中萊:不僅馬華和馬青堅決要改變,巫統和巫青也應該做出改變。
布城)馬青總團長拿督廖中萊認為經過這次大選的衝擊,國陣各成員黨必須思變;如果只有馬華改變,其他成員黨沒有相應改進,特別是巫統仍不願改變,結果只會拖累馬華。他指出,國陣不僅有必要檢討各成員黨的合作方式,更有必要檢討政權分的結構;這次大選,反映華社要馬華在國陣扮演更有作為的角色,並取得更好的成果。他在接受星洲日報專訪時強調,在全球化下,人民會從和網絡等管道獲取資訊;在這種新形勢下,巫統若不改變,只有死路一條。

華社盼獲巫統尊重也是新任衛生部長的廖中萊華社也要看到馬華在政權分享和資源分配方面,有更大的說話權,以及華社在各種場合受到巫統領袖的尊重。“以前發生過,巫統領袖在一些場合,不把華社的嘉賓放在眼裡,華社代表的存在沒獲合理對待。”他說,這些巫統領袖的霸權心態,已引起華社領袖的不滿,使華社對國陣產生離心,才讓我們在這次的大選承受很沉重的打擊。他強調,其實若跟過去比較,馬華已取得很好的成果,並交出成績單;但是,華社仍然感到很納悶,要看到馬華夠拿出更好的成績單。他說,不僅馬華和馬青堅決要改變,巫統和巫青也應做出改變。他已在國陣青年團會議上傳達了這個訊息,巫青團長拿督斯里希山慕丁也很認同,須全面改變國陣的合作模式。

以全民角度處理問題
他說,過去是馬華處理華人的問題,巫統處理馬來人的問題,國大黨處理印度人的問題;這種政治模式不能再沿我們須以全民的角度來處理問題。他表示,馬華應處理各民族的問題,巫統也更應該關心其他民族的問題,從多元社會的角度出發,政黨才能夠獲得各族的支持;國陣競選時不是只尋求華人或馬來人的支持,而是全民的支持。

抨擊教堂寺廟不准擴建回歸憲法解決問題
廖中萊強調,各民族都有本身的風俗習慣,身為全民的領袖,只要回歸到憲法,就可以解決問題。他抨擊一些官員以本身是回教徒為由,不批准回教以外的宗教建廟及撥款。他形容基督教堂不能擴建,印度廟拿不到土地,都是人為的問題所造成。

以國家利益為主
他在接受星洲日報專訪時說,憲法是至高無上的,法律或人為的行動若抵觸憲法精神,就不能通過;憲法是解決全民的宗教、語文和種族問題的良方。
他表示在大選後,很多專業人士致電提醒他不要只做馬青總團長,而是要做一位全民的領袖。
他說,全民的領袖是以國家利益為主,不分種族,只要是人民有需要,各族都須照顧,不能邊緣化某一個族群。他表示已把這種民間呼聲,帶上馬華會議討論,領袖也認同現在人民要看到全民領袖的出現,而不是領袖只局限做族群的領導人;在爭取各項權利時,要關注各族權益的問題。
他表示,國陣改變才能拉進她與群眾的關係,淡化種族問題,全民都會感到高興;不少讀者都在報章上發出這樣的呼聲,領袖須“色盲”,以照顧全民的利益。他說,從現在開始,公務員不要有膚色的區別,人民就會欣慰政府有這樣的改變。

國陣精神無法全面貫徹
廖中萊直陳過去國陣成員黨之間所謂的合作,屬於表面,甚至很敷衍,只流於表面上的合作,沒有由上而下,向州級、區級和支級基層,全面貫徹和落實。他指出,過去是到了大選才來談合作,平時沒有辦法進行誠心誠意的合作;高層領袖可能有默契,但至州、區支部級的領袖和基層,就沒有這種合作的精神。他披露,國陣領袖已檢討到這個環節,並要改變這種現象;以往領袖提出問題時,各族群基層感觸不深。他說,國陣各成員黨彼此間應關心對方族群落後的問題,這種共識應從國陣青年團開始做起,中央領袖也應全面貫徹這種思維,這個問題並不限於青年團。他表示,國陣精神不能由上而下,進一步貫徹,只停滯在高層會議,無法貫徹到基層,這可是國陣的要害;但這種合作精神,須誠意和互相尊重基礎下進行。他說,今天馬華領袖只要獲得華人支持就足夠的概念,需要全面改變,更需要基層認同,國陣成員黨領袖之間的合作精神。

誰都可做首相格局會出現
廖中萊認為,誰做首相都可以的格局,有朝一日會出現在馬來西亞。不過,他認為要有這樣的改變,須從國陣領導層開始做起,這是國陣未來努力的方向。他指出,馬青前總團長李金獅曾提出爭取增設華裔第二副首相,這個概念若在這個時候提出,不會再是敏感的問題。他強調,只要時機成熟,馬來西亞多一位華裔副首相,不會有問題;誰是副首相的人選,不是華裔和印裔的問題,而是全民的問題。他說,只要是人才,就能夠成為全民的領袖,國陣應做好這種改變的準備。

人民思維須改變
他舉美國為例子,以前黑人不能競選總統,今天可以,這是很大的改變;過去白人一直欺負黑人,如今一起並肩作戰,這是很好的現象,雖然種族問題全世界都有,但人民思維須做出改變。
他表示,馬華會繼為華社鬥爭,但是視野會放更遠一點,從全民的利益作為出發點。
他說,這次大選的衝擊,從積極角度來看,讓我們有檢討、深思和反省的機會,並展開革新的步驟。

深入檢討黨路線政策
廖中萊披露,這次大選對馬華產生很大的衝擊,黨針對以下3點,做出深入的檢討;
(一)回到群眾;檢討黨路線,是否跟群眾脫節。
(二)回到基層;檢討黨鬥爭路線,是否與基層脫節,以及是否符合基層的期望。
(三)回到根本;黨政策是否仍體現創黨時的鬥爭精神,已有60年歷史的馬華,鬥爭理念、目標和路線,是否仍反映國家爭取獨立鬥爭的精神。

總會長不做官是犧牲
廖中萊說,總會長堅決不做官位,推動黨的革新,這是一種犧牲。他披露,在最近的匯報會上,大家給於總會長全力的支持,讓黨全面革新,以及打造健康和具生命力的政治文化,讓馬華展現新的面貌;總會長也將巡迴各州舉行匯報,讓黨革新工作加速進行。他說,在這歷史關鍵性的一刻,馬華已上下一心,全面配合有決心的領袖,完成改革工作,各級馬華領袖更應該給於全面的支持。詢及馬華要去除的包袱和障礙是甚麼,他說,例如,年輕黨員入黨的程序繁文褥節,儘管已簡化,還是遇上難題;一些支會不願收新黨員,擔心位子被搶。他說,凡是好的人才馬華都要,特別是目前需要更多人才和力量的時候。

馬華需吸納新血
他提醒,這次大選反對黨擁有更多的資源,組織也強大起來,馬華需要加倍努力,吸納新血,改變馬華的面貌。他指出,最重要的是馬華上下沒有氣餒,用心檢討和改善弱點,從失敗中學習,很快會站起來;這次的失敗,還不至於傷到根本,從最根本做起,只要黨上下和諧團結,就能繼續走下去。他以1969年大選為例,那時馬華蒙受慘敗,結果和諧團結走到今天;在這個時候指責和批評,於事無補,大家應收拾沉重的心情,繼續發揮力量。行政偏差製造不滿

公務員行政偏差是致命傷?
廖中萊說,過去華裔公務員佔25.5%,今天只佔9.7%;在推行政策時,常出現執行偏差的現象,令華裔同胞,感同身受。他披露,他的選區有一名村長,到縣土地局找官員,等了兩個小時見不到人,結果一個小傢伙一見面,就馬上解決問題;這是偏差造成潛在的不滿。他常強調,行政執行單位須提高效率,身為全民的公僕,更不應該在執行公務時存有偏見。

馬青敢怒敢言扮演先鋒
廖中萊說,反對黨常妖魔化馬青團,污蔑馬青團在巫青團前唯唯諾諾,不敢講真話,這是政治宣傳的陰招。他自問在很多課題上,馬青團都站在最前線,為民族請命,表達華社的意願;這一點連巫青團長希山也認同。他強調,馬青敢怒敢言,扮演民族先鋒的立場從未改變過。身為總團長,他問心無愧,問題是很多事件,通過內部開會,或在內閣會議爭取,不能對外公佈。以舉劍事件為例,他說,馬青不能用法律行動起訴巫青團,惟有利用其他管道表達不滿,如以舉憲法的行動,做出反擊。

不認同檳示威事件
廖中萊不認同針對新經濟政策而在檳城發生的示威事件。他說,拿過去的政策來抄作,明顯這是有政治目的。他指出,這個時候,人民應看遠一點,國家的發展已進入另一個階段,不像70年代的新經濟政策時代;馬青一直以來不苟同這項舊政策,至今仍有人利用這個名堂來搞情緒。他說,在馬華努力下,下標超過1萬令吉,就不能標政府計劃,但這個問題已改變過來,下標頂限已提到5萬令吉;馬華做了很多事,事實勝於雄辯。


星洲日報‧2008.03.20

No comments: